首页 > 图片库 > 最新推荐

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号上线 20余项服务可选择

本站发表时间:[2018-01-19 ] 来源: 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冯华妹

1月1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线“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提供司法公开、诉讼服务、我的案件三个栏目20余项服务功能,方便社会公众用最安全、最经济、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参与诉讼活动。即日起,北京法院的诉讼当事人利用微信,只需轻触手机屏幕就可以办理线上提交材料、查询案件进展、联系法官、接收送达文书等事项。

“一号在手 诉讼便捷”

记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后看到,司法公开栏目下包括法院要闻、数说审判、司法文件、公告通知等菜单,社会公众可实时了解北京法院的工作动态、审执数据、法律文件和公告通知,还可查看裁判文书、参阅案例、庭审视频以及失信名单。

据了解,如果想知道法院地址、了解具体法律文书格式、咨询法律问题等,可以在诉讼服务栏目下使用法院信息、诉讼指南、文书样式、机构名册、诉讼工具等功能,或者使用诉讼问答向智能服务小助手“达达”咨询。此外,公众号还实现了与12368的互联互通,一键拨号直接连线北京法院12368人工语音服务平台,进行诉讼咨询、联系法官、查询案件等。据悉,北京法院12368人工语音服务平台自2014年12月正式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听各类来电27万。

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上述服务外,如果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想要了解案件审理进程,或者需要联系承办法官、向承办法官递交材料,只需要登录完成实名认证后,就可以在“我的案件”栏目中享受查看审理进程、材料递交、联系法官、申请阅卷等服务。此外,基于微信送达快速、便捷、高效的特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选择同意以微信方式接收诉讼文书,就可以接收到承办法官送达的诉讼文书。公众号还设置找法问案功能,免费提供与案情相似的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当事人对诉讼风险形成合理预期。“让社会公众用安全、方便、经济的方式参与诉讼活动,做到‘一号在手,诉讼便捷’”,该工作人员称。

提供诉讼服务同时更重信息安全

北京法院在利用微信提供诉讼服务的同时,如何保障公民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对此,北京高院信息技术处处长佘贵清表示,北京法院在信息化建设中一直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此次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在核实当事人身份方面,为当事人提供更好诉讼服务的同时,尤其注重保障当事人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

佘贵清称,北京法院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使用人脸识别认证,与公安部合作,实现北京高院与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共享,由公安部提供对当事人证件信息真伪校验。二是保证推送信息的安全,北京高院使用的是数字见证方法,通过引入数字认证的“信手书”电子签名技术,对使用者签发的电子文书签名予以留存记录。三是保证系统安全,包括法官使用的智慧云系统和当事人使用的微信公众号系统,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非常安全的。四是北京高院有一套二十四小时的运维系统,整个系统符合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即能满足当事人查看案件的需求,又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北京高院诉讼服务办公室主任邓颖介绍,北京法院利用微信这一互联网科技,开发上线了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在诉讼服务方面实现了“四个提供”: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灵活多样、高效便捷、精准检索的诉讼服务。下一步,北京法院微信诉讼服务公众号将进一步完善智能法律知识库,为群众提供更为丰富实用的诉讼引导;优化律师登录方式,让律师享受更加特色专项多元的服务功能;实现诉讼信息的自动推送提醒,使当事人获得温暖贴心的诉讼服务。

北京高院副院长马强表示,北京法院紧紧围绕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诉讼服务的目标,全面整合现有诉讼服务流程和功能,把创新互动形式,畅通互动渠道,确保群众有效参与作为开设微信公众号提供智能诉讼服务的精准导航,努力实现群众意见、诉求的直接表达,努力打造线上线下诉讼服务平台体系。

“我们将以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上线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让诉讼服务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快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马强说。


[供稿单位: 首都政法综治网 ]   [责任编辑: 李希 ]